切换新版>>

陕西论坛 >  三意社与唱秦腔的故事【严建设日记】 2024年06月02日

发表于 2024-06-02 21:19    IP属地:陕西

查看 21.8W | 回复 4
三意社与唱秦腔的故事【严建设日记】 2024年06月02日
三意社与唱秦腔的故事【严建设日记】
2024年06月02日 Sunday阴雨
早上凭窗遥见楼下池塘边小广场搭扎了戏台遮雨棚,设置音响,以为如前一样,请一拨大妈们来跳广场舞。大妈们露脸热情极高,豆蔻年华时都有想参加文艺队的初衷和欲望,在哪儿跳不是跳。
孰料阵阵秦腔传来,再一看,有一丑角在台上念唱作打,不禁拎着相机下楼去凑热闹。1974年我插队在阎良,在田野里锄地常听到大队广播站的样板戏秦腔,少不得学几句吼吼。久违了。
1980年在民生百货商店卖唱片,接触到京剧《遇皇后》和《空城计》、越剧《红楼梦》、秦腔《三滴血》、川剧《江姐》、豫剧《朝阳沟》、评剧《杨三姐告状》、黄梅戏《天仙配》、花鼓戏《刘海砍樵》等,亦少不得哼唱学几句。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歌剧,《洪湖赤卫队》和《江姐》中那四大段主唱段耳熟能详,王玉珍稍含鄂北土腔,水字不正宗。当年秦腔薄膜小唱片很受欢迎,3毛钱/张。尤其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的中老年人,陕南人不要。
丑角表演一阵《拾黄金》,再表演了一段浆子官的《三滴血》:血在盆中不粘连。然后是青衣旦角登台,以为是秦香莲,询问得知是王宝钏,后台候着须生,头戴侯帽,挂髯口,身着金衣,腰悬宝剑,手提马鞭,后颈不见插四面旗帜,想必是薛平贵了,其胯下或是红鬃烈马。猜测折子是《五典坡-赶坡》:我有心上前把妻认,错认民妇礼不端。
实话实说,粉墨登场字正腔圆,插科打诨声情并茂,扮相精致、唱段嘹亮都不错,据说是三意社演员,主办的是2024年戏曲进乡村社区演出活动。主办单位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财政局;承办单位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演出单位西安三意社。好,属薪火相传。
有梅花奖得主,乐队阵容甚好,乐队里边有大贝斯和大提琴,敲边鼓的居然是个年轻人。感觉有位弹奏月琴的女乐师颜值好,可惜只露出眼睛,看不清脸庞,未辨姸媸。二胡板胡自不必说。小区的业主们。冒雨擎伞观看。男女老少都有,兴致盎然。
60年代的时候,骡马市水车巷三意社社长的儿子,年长我们大概20岁左右,中等身材,脾气非常好,叫做碎碎,家住骡马市半截巷里,巷口是公厕垃圾台。其气性平和,待人和善。父子俩相貌像弟兄俩,周遭所有的孩子都拿他取笑,但他从不发火,相反很爱孩子们。当年听说他唱戏唱的非常好,但把嗓子唱打了喊破了,可能只得跑龙套。光棍一辈子没结婚没老婆。1968年的三意社曾更名叫做工农剧场。
和老同学韩成学微信,他回复:1985年国庆节华侨商店联欢晚会,我上场吼了一段秦腔,《血泪仇》中贠宗汉唱的听人说边区好,赚了个满堂喝采。我说,有机会咱在浐河边唱唱。他回复:好,就这两三天,和老姚就过去咧。人老嘞自得其乐非常好。
50年代的冬季,常见郊县的农民们趁冬闲结伙乘坐马车进城看戏,马车坐的满满匝匝,到了水车巷,把辕头的骡子卸了,支起一个X型木架,架个电焊枪割开的半截汽油桶,装上切碎的麦草,再从粗布袋撒点麸子,骡子、马垂头进食,原地拉撒。临走时不耐烦,鼻子喷气蹄子刨地,冰雪石子上溅出火花。
1966年以前,不但古装戏上座率高,现代戏也颇受欢迎,比如《梁秋燕》。当年的规矩,演出将结束之际,也就是后半场时,把门的走了,大门洞开没门禁,我们孩子们都跑进去听戏。当年的说法叫做拾个把把戏。当年中场是坐票,两廊是站票。坐票也分甲乙丙等档次。
冬天的时候,我曾注意过舞台两侧伴奏的乐手,其形象特别逗人。他们大都剃着光头,戴着黑瓜皮帽,有人鼻子上支着圆片铜架的石头老花镜,裸身穿着黑粗布棉袄,袖子明晃晃的,是擦汗擦鼻涕的缘故,不穿罩衣,大裹裆的黑粗布棉裤,裤脚用四指宽的带子扎紧,蹬一双家做的灯芯绒圆口棉鞋,西安当地叫棉窝窝,后脖子上斜插着黄铜玛瑙嘴的旱烟锅,有的鼻子尖上坠着一滴清鼻涕,一个个聚精会神摇头晃脑,击钹敲边鼓、敲锣打梆子、吹笛吹唢呐、拨月琴三弦,拉板胡京胡二胡,全身心地沉浸在戏文里。而在彩排的间隙,他们就呼呼喝喝,自嘲地唱一曲自编的乱弹:
我从小唱秦腔名扬四海,
上台来不小心把嘴咧歪,
台下的观众们无法忍耐,
砖头块瓦渣蛋全撇上来。
我幼时被父母抱去看戏,开场时就呼呼大睡。一般一觉睡到深更半夜散场时,睡眼惺忪地被父亲抱回家。有时候天上飘着雪花,在昏黄的白炽灯影里飞舞。戏院门口聚集着三三两两拉洋车的,车夫的打扮和乐手的打扮很相似,洋车用明艳的黄布罩着,高级车的辕上还挂着铜铃铛。一群一群的郊县农民坐上骡子驾的大车,嘴里说个不停:同州的梆子合阳的线,二华的眉户天下传。陕西把秦腔叫梆子,合阳的线指的是合阳木偶。有的嘴里还在念《一文钱》的台词:
一文钱,买豆腐,能吃三天;
一文钱,买个鸡,天天下蛋。
蛋变鸡,鸡变蛋,变个没完。
当年骡马市不仅是交易牲畜的市场,还是西安市的文化区。那一带有唱秦腔的三意社、尚友社,另外还有京剧团、越剧团、评剧团、曲剧团、话剧团、小剧场、五一剧团、解放剧场、春光剧场等等,一年四季不断有各类戏曲、话剧、歌剧、歌舞、曲艺、杂技、木偶、皮影、马戏、魔术轮番表演,随处可见穿灯笼裤抡蜡木杆练功和携着小镜子拔嗓子的,可谓人才荟萃,藏龙卧虎。好景不长。虽然在1957年贯彻双百方针以后,骡马市确实热闹了一阵子,从1963年严令停演鬼戏开始,形势就急转直下,1966年全面砸烂封资修以后,骡马市的各个剧团就又纷纷从兴盛走向衰落,然后纷纷移植革命样板戏。把京剧改成秦腔。
资料:三意社始于1895年,前身为民间班社“长庆班”,1915年扎根西安更名“长庆社”,1919年更名“三意社”。 2005年,三意社与易俗社、秦腔一团、五一剧团合并为西安秦腔剧院,2019年12月18日,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地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曲江演艺大厦。 在1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为秦腔剧种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演出大量优秀剧目《赵氏孤儿》《火焰驹》《狸猫换太子》《打柴劝弟》等,并涌现出大批秦腔大家。佼佼者有阎国斌、朱俊卿、刘光华、赵明华、李桂芳、苏哲民、苏育民、王庆民、李益中、田玉堂、屈振民、张镜堂、姚裕国、周辅国、王辅生、严辅中、苏蕊娥、李夕岚、萧玉玲、刘养民等。 三意社现有演职人员百余人,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和张涛,国家一级演员康亚婵、王战毅、马璐璐、雷红茹等一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演员。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买拆车件换锁...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6-02 21:54    IP属地:天津

欣赏

[每日热点]:【故障报告】马自达5AT波箱的通病 P0841故障码...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6-03 21:58    IP属地:黑龙江

欣赏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一个年代过去了 13款大思...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iPhone版 发表于 2024-06-04 08:08    IP属地:山东


[每日热点]:【越野】四轮驱动历史中央差速器的发展史...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6-04 22:26    IP属地:湖北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11WKM高尔夫嘉旅 继续常规自助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