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河南论坛 >  小小郑县是如何野蛮生长成省会郑州的?

发表于 2016-10-23 21:24    IP属地:河南

查看 61W | 回复 91
小小郑县是如何野蛮生长成省会郑州的?
爱卡币+40
共获得爱卡币
小小郑县是如何野蛮生长成省会郑州的?


2016-10-21 so121
郑州楼市
引子:
郑州是你我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每天在这个城市中忙碌和奔波,但是你真正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吗?你是否知道整个城市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你了解这个城市百年发展史的背后故事和人物吗?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番。

1
每个郑州人都应该感谢一位古人——张之洞

除了深埋地下的商城遗址,郑州最初一切都是源于一种近代化的交通方式——火车。与洛阳、开封、西安、济南、武汉等传统古城不同,直到清朝晚期,郑州(郑县)还是小城,一个传统布局的旧县城,县城衙门(现管城区政府地址)居中,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另外郑州城在整个河南的城市地位和作用,更是远远不能和开封以及洛阳相提并论。然而,一个人和一份文件的出现,成为了郑州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清末郑州▼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12年老车第二次动手更换电瓶...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4    IP属地:河南

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给清廷上了一道折子,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同时为了好穿越黄河,修建的铁路不走省会开封而取道郑州(郑县)。获准后,卢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平汉铁路、京广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建设。1906年火车通车,郑州开始了百年来的跨越式前进;同时,火车也让郑州的城市框架得以改变,火车站取代县衙而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核心,个人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之洞和那份奏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源头,应该为这位张文襄公在火车站立一座雕像。

张之洞视察铁路工程▼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如何让你的车机能跑Google Maps...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5    IP属地:河南

2、你知道郑州最早的新区规划吗?1906-1909年,京汉、陇海两条铁路相继通车后,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郑州(郑县)老城区(现在东大街西大街城区)与火车站之间逐渐形成一片新街区及不很规则的道路系统(就是现在德化街和大同路以及银基周边),各地货物大都以此为集散地,特别是车站附近的棉花商行雨后春笋般多起来。使这一片荒凉之地很快被开发成商贸区,地皮迅速被商贾们定购一空。从南向北,盖起许多棉花商行、饭店、客栈、酒店、南北货、杂货店铺、货栈、盐店等商铺,形成商业性街道。但是基本没有长期和系统的城市规划发展,属于城市自我形成道路。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20年。


郑州老火车站地区▼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新手更换722.9变速箱ATF油全过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5    IP属地:河南

当然你从路名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时代的痕迹。比如大同路,在1900年左右还是属于县城旁边的农耕地,后火车站开通,成为了沟通火车站和老城区的一条重要马路,取名马路大街,后取中山先生天下大同的意思,改名大同路。德化街,取“德化育人”之意。而福寿街取“增福添寿”的意思。从名字的含义,来源,可以看出来郑州(郑县)市的文化从发展之初就是一种商业文化,革命文化和交通文化的混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迎来一位大名鼎鼎的执政者“冯玉祥”。

冯玉祥▼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用几块钱 就能解决一个烦恼...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6    IP属地:河南

1927年6月,武汉政府北伐军占领郑州、开封。新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对于郑州(县)市政,特别注重”,并于7月27日成立郑州市政筹备处,委派王正廷(后刘治洲)为处长。1928年3月,河南省政府决定郑州市政筹备处改为郑州市政府,并依法呈请国民政府批准,正式任命刘治洲为郑州市市长。

好,请记住,郑州由郑县变成郑州,关键人是冯玉祥,刘治洲是首任市长。另外冯玉祥组织编制《郑埠设计图》对郑县县城及以外地区进行规划。当时,城市发展方向确定在京汉铁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北,面积为10.5平方公里,可以说这是这个城市最早的新区规划,同时也是郑州第一个“郑东新区”。

同时,为了沟通郑州主城和郑州西边郊县的关系,七八月间,冯从郑州西北部开始修建碧沙岗公路(就是现在中原路)。之后,碧沙岗公路成了郑州西部通往火车站的一条平坦大道,也是郑州西郊的第一次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司令是郑州西区开发第一人。然而事情,在几年之后发生了变化。

郑埠设计图(1927年)▼


1928-1929年编制的《郑州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重新对新市区的建设进行筹划。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与《郑埠设计图》不同的是新市区选择在京汉、陇海两铁路交汇处的西南方向,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为3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由于新市区在铁路以西,旧市区在铁路以东,以便于联系,规划有立交两处。

[每日热点]:【故障报告】这些年途安在路上出的故障记录...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6    IP属地:河南

郑州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1928-1929年)▼


《郑埠设计图》和《郑州市新区设计规划草案》两者时间相距很近,是郑州市设市后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两种不同意见的设想:一种是在铁路东围绕旧市区向南向北发展;一种是在铁路西开辟新市区,以平行铁路向西发展为主。不过,以上两种方案基本上都没有实现。

晚清至抗战爆发前,郑州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在铁路的影响下与商业的带动下自发形成的,但迄今为止却仍然是郑州城市的空间核心 。以今二七纪念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各条街道也决定了现今郑州市中心区域的基本空间格局。因为是自发形成的,同时又受铁道线路与郑州明清旧城之间位置关系的影响较大,故其街道与坊区之间不规则的穿插与斜角较多,结构关系相对较乱,对今天郑州城市空间的重新调整而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相对要大。 这也就是郑州中心老城区今天看来为什么那么多单行道和斜路的历史性原因。


[每日热点]:【新车】沃尔沃XC60用车体验 ...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7    IP属地:河南

3、郑州三环框架——源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1年7月,新中国的市政府两次向中央财经委员会呈报郑州市新市区规划计划草案和发展方向总图。1950年8月《郑州市将来发展规划》:郑州分为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工人住宅区、学校区、绿地带等规划区域。1952年河南省省会决定由开封迁往郑州,并在1954年完成搬迁。1953年,郑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1955年10月,该方案上报国家建委,并于1956年2月收到批复,成为郑州市第一个正式的规划方案。


1954年《郑州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确定郑州城市性质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控制在58万人,用地控制在63.6平方公里。

1951年的郑州地图▼


城市布局:工业区分为4块,重工业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沿陇海铁路南侧带形地区为棉纺织工业区;京汉铁路北段两侧主要安排一些中小型工业;市区东部,沿陇海线南北两侧安排轻工业及服务业;仓库主要分布在岗社附近的京汉铁路以东及二里岗铁路货站的附近。居住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工业区及东部旧城区,市中心位于市区西部。此外,东北部为行政区,北部为文化区。

道路系统:整个市区的道路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规划6条对称的主干道及3条环路,形成放射加环形的道路骨架。此外,根据各个功能区的性质、面积等不同差异,还规划了方格形路网,居住区道路以街坊为主。

原二七广场▼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原来爱车爱改装也是一场轮回...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7    IP属地:河南

这一时期是郑州城市规划和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起步阶段。“苏联模式”规划方式的引入拉开了郑州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序幕。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是以安排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为主导,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实行同步配套进行,最典型的是郑州中原区,沿陇海铁路一字排开的国棉厂,五厂、四厂、三厂、一厂、六厂,而在厂区之南一字排开就是家属区(国棉二厂在当时的老城区,属于接收资本家的棉纺厂,所以没有纳入整个中原区工业体系中)。在这一时期郑州被确定为省会,也是郑州今后若干年发展的重大转折之一。

“苏联模式”是一种理想蓝图式的城建规划,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调控管理,具有“国民经济计划延续”实施的保证作用。在当时中国内地大规模物质建设的特定环境下,富有许多实际的意义,规划较好的配合了工业建设,也为郑州的城市规划事业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这一阶段,被认为是郑州城市发展规划史上被执行的第一次,从此整个城市摆脱了有城市无蓝图,有建设无规划的阶段。郑州市奠定了主城区的框架和轮廓,从此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名列于河南。

50年代的郑州中原区▼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万公里坦克300 保养只花75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8    IP属地:河南

4、从1958年到1984年

在这一阶段,由于政治起伏波动较大,因此也必然影响城市规划的发展。1958年为了适应“大跃进” 的需要,规划界提出普遍开展简化内容的“快速规划”。到后来为了满足少数大型工业需要,在一些山沟里出现了新型山区城市规划。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思想是“先生产,后生活”,实行“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采取低标准、大分散、乡村型城市的规划手法,结果是造成全国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欠账。对于郑州,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未作出开创性的规划方案。郑州市整个城区被限定于现在的三环之内,甚至是二环之内,整体依然是“一五”期间的规划格局。当时用我一个老叔的话来说,郑州最长的公交车线路就是还是电车的101路。为什么,因为它六厂跑到了经一路电车公司,完成了整个郑州市区的穿越。


当然在这个时间段,郑州规划建设也是有一定的发展,文革之前包括:
1958年,设立上街区。1959年,对原有的规划方案进行第一次的修订,将居住区划分为若干组团,加大绿地面积,使绿地系统更加完善。
1976年曾经做出一个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文革之后包括:
1986年编制“七五”时期城市建设近期规划,期限至1990年。1986年底,完成上街、新密两个卫星城的总体规划以及市属六县的总体规划以及回郭镇的总体规划。
“七五”时期完成市区127平方公里16个分区规划,其中包括郑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小李庄、须水、圃田3座卫星城总体规划,还有嵩山风景区、黄河游览区、浮戏山风景区规划。城市布局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外环路以外三公里以内的地段。
进行火车站改造,以及郑州机场迁建工作。
新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诸多研究所。
改造火车站及二七广场地区。

70年代的紫荆山▼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以市区为中心积极发展须水、圃田、小李庄等近郊发展区,远郊发展新密、上街等卫星城。预计人口在2000年不超过100万。对市区进行多中心布局,将全市分为四大块:花园路市场一带、碧沙岗市场一带、二七广场一带以及铁路体育场(大学路淮河路交叉口)一带。拓宽部分重要道路,规划德化步行街区,再建铁道立交17处,城市立交6处。

该方案1982年上报审批,1984年国务院批准。这是郑州经国务院审批的第二个总体规划。

国务院批复中指出: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轻 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市区人口规模,1985 年控制在85万人,2000年不超过100万人 (实际上2010年郑州市区户籍人口达301万,外来常住人口达306万)。

80年代郑州地图▼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静态赏析 实拍丰田锋兰达...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21:28    IP属地:河南

5、1995年规划——向东发展

《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1995 -2010 ) 》 在1998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整体而言,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另外这一版规划在城市范围之内,第一次突破的了三环线的标准,城市框架逐步拉大。

在规划执行期间,郑州规划面积和人口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增长到321万人 ,建设用地从108km增长到283km;

其次,规划建设了郑东新区,这一新区的发展,规划起点高,从而使郑州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实现了由二七广场的单中心向二七广场与郑东新区CBD的双中心转变,另外郑州市确定了向东发展的主方向,这一方向至今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东边的发展大大高于其他方向城区;

第三,郑州建设主体由政府和工业企业,逐步变成了开发商,原公房分配体系逐步变为商品房销售体系。

第四,城市的建筑形式由多层结构为主,变为主城区高层结构为主。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1995 -2010 ) ▼


然而对于这一版规划实施出现了一定的遗憾。城市规模极大突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人居建设用地面积均远远超出规划设定的指标。城市空间结构骨架体现 ,但存在蔓延式倾向,中心组团与外围组团之间的绿化带被部分侵占,城市存在一定的蔓延式倾向。居住与工业用地此消彼长,公共设施超负荷运转: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衡,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公园绿地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对外交通便利,市内交通拥堵现象凸显。

郑州城市规划演变历史▼


后记:
以上的文章主要回顾了郑州近百年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史,这百年对于一个原来是县城的郑州来说,可谓快速生长,可谓野蛮生长,然而野蛮之后,留下哪些遗憾,取得了哪些经验,更应该是每个郑州人应该思考的。

备注:本文参考了《郑州城市发展沿革》等文献及网络资料,在此鸣谢。

END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宝马的新7系 驾驶轻快又稳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