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GPS 特区 >  是人指挥机器还是机器指挥人?GPS 30 年,倒是充满了隐喻

发表于 2019-02-22 13:33    IP属地:辽宁

1990 年代末,一个新政策推动了 GPS 在手机中的普及。
当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和美国国会通过了 E-911 法案。该法案指的是当你拨打 911 求救电话时,电话另一边的警察、消防员或急救人员可以使用电话公司提供的信息来获得呼叫者的地理坐标,以免特殊情况下因求救者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而延缓救援。
它促进了 GPS 进入手机的进程。在当时,固定电话是可以通过电话公司来查位置的,但是移动电话却不能。所以 E-911 法案之后,行业协会开始大力推动 GPS 功能进入手机。

就在 E-911 法案被推出的同一年,第一款内置 GPS 的手机诞生。手机制造商 Benefon 推出了第一款商用 GPS 手机,名为 Benefon Esc。



第一款内置 GPS 的手机 Benefon Esc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15款E320L A保加变速箱油更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34    IP属地:辽宁

普通大众最初接触 GPS 时的印象,是三个数字: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但这三个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抽象的,而且需要配合地图使用。

但现在虽然你几乎每天都需要使用 GPS,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处于浑然不觉的状态。不管是叫车、选餐馆、订外卖还是认识“附近的人”,你实际上都不需要看地图,也不需要看数字。定位技术已经和互联网一起,融合在了庞大的算法之中。
这背后是有关 GPS 使用技术的几项重大发明。
2004 年,高通公司开发并测试了“辅助 GPS”技术,即允许手机将蜂窝信号与 GPS 信号结合使用,将用户定位在距离其实际位置几英尺的范围内。这一进展使得智能手机对 GPS 的应用大大提升。
现在,在 GPS 信号和设备的 GPS 芯片间存在阻挡时(多发于室内),设备会以与信号基站通信的方式来估算距离。另外,Wi-Fi 的位置可匹配 GPS 坐标。用户在使用 Wi-Fi 时,他的位置可以精确到某个特定的商铺前。该技术带来了广告业的变革,它使得线下商铺能够更精确地进行营销。
2010 年,新加坡公司 YFind 就通过对商场内所有开启 Wi-Fi 的用户进行足迹跟踪来做精准营销了。Google 在 Android 系统中也设置了 Scanning always available 功能,效用与之类似,也是利用 Wi-Fi 信号来确定用户位置。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21款奔驰E300L 6万公里大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36    IP属地:辽宁

现在,当你打开滴滴、大众点评、饿了么、Tinder 或 58 同城,你看到的不是地图,而是直接的列表信息。
在这背后,滴滴把你的位置、司机的位置和目的地的位置做匹配,然后挑选出距离合适的司机;大众点评把你的位置和餐馆的位置做匹配,然后挑选出合适的餐馆;饿了么除了按位置匹配人和餐厅,还连接饿了么骑手;当你打开 Tinder 结识陌生人的瞬间,Tinder 把你的位置与同城异性做了匹配……所有生活相关的服务都离不开 GPS。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信息在列表中的先后顺序不仅仅是按 GPS 位置由近到远来排列的,真实的算法要复杂得多,但 GPS 匹配对于很多软件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一步。
GPS 的效用已经脱离了地图本身,融化在了各行各业深处。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开着3系,挑战世界海拔最高公路...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37    IP属地:辽宁

另外,当我们提起 GPS 技术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完全说的是美国的那一套卫星系统。二十年里,俄罗斯、中国和欧盟也都在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 一词也正在被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一词所取代。GNSS 包含了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中国的北斗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现在,全球可用的卫星数目已经达到 100 颗以上。
建一套卫星系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不是美军有什么技术,所有的大国就都有兴趣自己做一套。但 GPS 实在太重要,已经难以想象如果没有 GPS 会怎样,即便与北约高度重合的欧盟,也顶着美国的反对发射了伽利略。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周末别窝在家里,出去浪起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38    IP属地:辽宁

GPS 发展历程
1957年

麻省理工科学家提出通过测量卫星与地面的距离来判断位置的想法。

1963年

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第一次向美军提出了 GPS 的概念。

1974年

美军发射了一颗 NAVSTAR 测试导航卫星,GPS 的前身。

1982年
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NASS 发射首颗卫星。

1983年

苏军击落误入其领空的大韩航空 007 号航班。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未来 GPS 系统建成后要提供给所有民航飞机使用。

1985年

美国政府与私营公司签订合同,授权它们开发“机载,船载和人工(便携)”GPS接收器。

1989年

2 月 14 日,经过多年测试,美国空军终于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全面运行的 GPS 卫星。空军曾计划在航天飞机上发射卫星,但因为 1986 年“挑战者号”遇难,改为使用 Delta II 火箭。

1989年

Magellan Corporation 公司在美国开始销售第一款手持导航设备 Magellan NAV 1000。

1990年

美国国防部降低 GPS 对民用的精度以避免敌国使用。

1993年

GPS 正式全面启用,数月后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全世界可以继续免费使用。

1995年
GPS 卫星的最后一次发射完成,27 颗全功能 GPS 卫星已经全部顺利升空。同时,俄罗斯 GLONASS 系统在卫星数目上也基本完善。

1999年
手机制造商 Benefon 推出了第一款商用 GPS 手机,名为 Benefon Esc。

2000年
美国国防部不再降低 GPS 民用讯号精度。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发射了两颗静止轨道卫星。

2001年
TomTom 和 Garmin 开始推出个人 GPS 产品——车载导航设备。

2004年
高通公司开发并测试了“AGPS”技术,提升手机用 GPS 定位的速度。中国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

2007年
搭载手机版 Google 地图的初代 iPhone 发布。

2008年
苹果 App Store 上线,互联网应用可以调用 GPS 信息提供服务。同年 Google 地图在 Android 和 iOS 上提供免费的 turn-by-turn 导航服务,导航成为所有手机用户的免费服务。

2010年
Uber 应用上线,网约车概念诞生,带动了一系列行业的改革。

2011年
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发射第一颗正式卫星。
2012年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开始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2016年
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在布鲁塞尔举行激活仪式,开始提供早期服务。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3款途观L更换火花塞...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39    IP属地:辽宁

GPS 实现的自动化带来了无限便利,但人和机器的关系也被改变
1978 年,《纽约时报》报道称纽约市出租车司机太过于缺乏经验,有人已经到了在网格一般整齐的曼哈顿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地步。
当时纽约只有 1.18 万辆出租车,由 3.6 万司机倒班开。但出租车公司已经没法招到足够多合格的司机——曾经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不仅得对知名地标和道路倒背如流还得能在地图上指出各地警局具体位置。最终出租车公司不得不放低门槛,招一些既没有经验、也不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只要会说英语就可以。
今天纽约传统的黄色出租车仍然只有约 1.35 万辆,而它们的司机有一些甚至不太能说清楚英语。但乘车体验反倒更好。司机只要知道目的地,GPS 导航仪会指引他把乘客带到目的地。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思皓花仙子一周年用车心得...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42    IP属地:辽宁

此外纽约还有 Uber 和 Lyft 的近 8 万辆网约车,那些司机大多也没有经验,但他们同样在 GPS 的指引下工作。
在 GPS 和叫车软件的帮助下,司机的工作前所未有的简单。
曾经开出租车不是个容易的活。首先,司机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观察街边是否有人要叫车,并判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打车的人多。
拉上人之后,司机要记路,判断如何以最短、最不堵(或最赚钱)的路径把人送到目的地。乘客去的地方如果他没听说,还得查地图。
最终一个熟练的司机能带来更多价值,也因此能得到更多回报。
现在,这些问题都被软件加算法解决了。软件根据乘客和司机的定位派单,怎么走由软件根据拥堵信息决定,找不到路变得比以往更难了。
好处是合格的司机变得很容易找。数据分析网站 Statista 显示,从 1990 年 GPS 系统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以来,美国的持证司机数量开始猛涨,再也没有停过。
但就如英国肯特大学的神经学研究所发现的,这个过程中,司机大脑中的海马体并没有被激活,他对于城市和道路的判断的能力并没有提升,他没有变得更熟悉交通或更熟悉城市。你可以说整个运人的过程是计算机算法的“智力”结果,本应该更聪明的人类司机还在开车只是因为机器应对复杂路况还不够可靠而已。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一条平江路 半座姑苏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43    IP属地:辽宁

在滴滴、Uber 的体系下,机器算法是思考者,人反倒更像是执行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补贴潮之后,它们的司机职位基本都成了没有晋升空间的低收入工作。
类似的情况在外卖、快递等行业也是一样,算法、智能手机、GPS 组成的自动网络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但人在工作这些工作里的价值反倒被压缩。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此间乐不思蜀 泰国象岛游...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44    IP属地:辽宁

更高薪的航空业也没有本质差别。GPS 升空第十年,法航 447 号航班的自动驾驶系统因皮托管结冰而发生了短暂的故障。没有复杂天气、没有难以解决的机器故障,两位受过充分训练的飞行员带着 200 多名乘客和机组飞进海里。
这是因为航空业已经太过自动化,十几个小时的国际航班,实际上飞行员控制飞机的过程只有几十分钟而已。
从 1980 年代就开始担任机长的飞行员 Arnold Reiner 说自己的工作已经从飞行员变成了系统管理员,“我们用键盘控制飞机。在资格培训期间,飞行员们开玩笑说,想通过考核的话,他们必须能每分钟输入 50 个单词。GPS 技术已经精确到了几英尺内,飞行员们只需按照它的指令做少数操作。”
但法航的悲剧之后,航空业的解决方案并不是给人更多控制权,而是让自动化更彻底,飞行员也接受更多培训适应自动驾驶系统,而不是彻底接管它。
但从结果看,这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刚刚进入千禧年时,每 59.48 万次飞行就会出现一起致死空难,但最近五年已经达到了将近每 300 万次航班才会发生一起致死空难的程度。这背后的原因除了飞机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外,与 GPS 技术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减少人类这个不确定因素之后,航空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机器证明了自己的优越性,它的话语权在人们生活中的权重逐渐变强,而人脑的判断便显得没那么重要。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坦克500Hi4-T 自驾7856公里自驾游...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02-22 13:44    IP属地:天津

不能全信导航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雨中登千佛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