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指南者论坛 >  入藏先锋慕生忠将军吉普首抵拉萨60周年纪念

发表于 2014-12-15 20:44    IP属地:未知

查看 50.1W | 回复 21
入藏先锋慕生忠将军吉普首抵拉萨60周年纪念

60年前的今天——1954年慕生忠将军吉普车及其100辆卡车队沿青藏线首抵圣城拉萨,开创汽车入藏先河。
注:图片可能是1954年12月25日青藏线和川藏线通车庆祝典礼大会之一,计划外的青藏线比国家重点工程川藏线早10天全线通车。
招财进宝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20:45    IP属地:未知

青藏线之父——慕生忠将军事迹(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兴起,茫茫青藏公路线成为一处十分热闹的地方。多年来由于川藏线路况不好,80%以上的进藏物资由青藏线承担。每天,全国20多个省区和人民解放军的上万台运输车、工程车、旅行车、卧车奔驰在数千里青藏线上,连通着这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行进在茫茫青藏线上,你处处会感到一个人的存在,因为沿途有近20个地名--如雪水河、西大滩、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开心岭、沱沱河及万丈盐桥等等,都是他起的。而每个地名都连着一段不平凡的创业故事。在他创建的位居青海第二大城市、柴达木盆地南沿开发区、青藏公路的枢纽格尔木市,不少人都像谒拜祖先那样去瞻仰市西北角开拓街上那座已十分破旧的将军楼及转盘路旁边的望柳庄,因为这些都是他在这里开拓奋斗留下的遗迹。
    他是谁?他就是被人们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

   

    慕生忠是位极富传奇性的人物。1910年他生于陕北吴堡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上中学时受到陕北革命领导人刘志丹的影响而投身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并拉起了一支杀恶除奸的游击队,为此,反动派杀了他一家包括父母妻子在内的四口人。他发誓要报仇除恶,革命到底,于是化名艾拯民,亲手砍掉过不少反动恶霸的脑袋,刘志丹夸他大胆,反动派闻之丧胆,因而不少人又叫他艾大胆。后来他带领游击队曾东渡黄河,活动于晋西吕梁地区等20多个县,杀敌人,除恶霸,身上留下了27块伤疤。阎锡山曾贴出布告,悬赏10万大洋买他的人头,但他都安全地闯过来了。他的这种坚毅、勇敢、大胆的性格品质,后来在修筑青藏公路中发挥到了极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幕生忠率领自己的队伍去吴起迎接***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以后他曾任陕北红军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延安以东地区作战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长、晋绥九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一野战军政治部***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说起青藏公路,大家都说,要是没有慕生忠,这条重要通道的诞生不知要晚多少年!是他千争万抢,以大将军(参数|询价)的气魄,率领千军万马,死打硬拼,把这条天路刨出来的。

    国家没有安排,上级没有指派。他却自己找到交通部去要求修青藏公路
    1954年元月底,正是北京最冷的季节,慕生忠穿着厚厚的皮大衣,从青藏高原来到首都北京,拽有关部门要求修筑青藏公路。他当时的身份是***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运输总队政治委员。这个运输总队不是搞汽车运输的,因为西藏当时还没有公路,总队主要是靠骆驼等牲畜给西藏运送粮食和紧缺的物资。对国家机关慕生忠并不熟悉,于是便先找了负责处理西藏事务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维汉,李维汉听了他的来意,说修路的事归交通部管,便派人领路叫他去找国家交通部。
    交通部公路局局长接待了他,慕生忠自报家门后,便直接了当提出要在青藏高原修一条公路,请交通部多少批些钱。
    公路局长一听吃了一惊:"在青藏高原修公路?这是件大事,我们作为主管部门,从来没有安排这项工程呀!"
    "所以我才来要求的呀!"慕生忠回答。
    "你--是代表西藏工委来的,还是--"
    "不,我代表我个人,我是从青海来的!"
    事情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修青藏公路,既不是国家安排的,也不是主管领导机关西藏工委要求的,而且工委组织部长兼运输总队政委自己来请求的。这是怎么回亭呢?过去的艾大胆胆子也太大了点,难道连这点组织程序都弄不懂了吗?
    多少有一点。但主要是他被西藏交通的阻塞情况及西藏部队、机关供应的短缺急红了眼,已不能一步一步按组织程序办事了。


    这种情况来自他个人的几次亲身体验。
    第一次是1951年8月。那时,当西南军区以张国华、谭冠三领导的十八军从西南方向一面修路一面向西藏进军时,西北军区也组成了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治委员的西北进藏部队,从青海出发,沿着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向拉萨进军。
    8月8日慕生忠率千军万马从青海都兰县香日德出发,踏上了征程。因为路途遥远,途中无供应站,所以一切给养物资都得自己带。这样,这支队伍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牲口比人多,计有马3000匹,骡子3000匹,骆驼3000峰,牦牛l万头。有些用来驮东西,有些供人骑。慕生忠带人在前面打先锋,8月10日范明率机关人员从兰州出发在后面跟进。
   没有现成的路线可寻。现在的青藏公路是从香日德往西300公里,经格尔木南翻昆仑山;那时他们却从香日德向南走到了巴颜喀拉山下的黄河源,这里到处都是烂泥滩,一望无边的沼泽地一脚下去就拔不出来,第一天就损失了20多人。慕生忠急了,猛地灌下半瓶酒,勒紧腰带,往地上一躺,从沼泽地上滚了过去。虽然他变得面目皆非,像个泥猴,但却探出了一个过沼泽地的法儿,大家纷纷仿效,经过半个多月,才走出了这段路。牲口也损失了不少,加上有些骡马啃吃了有毒的草,中毒死亡达近千匹。他们从曲麻莱县附近翻过长江上游通天河,赶牲口上了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由于缺氧,又夺去了一批人员和牲口的生命。他们一边赶路,一边还要同企图阻拦的藏兵进行周旋。经过重重艰难险阻,这支部队于11月底终于到达拉萨。慕生忠屈指一算,路上整整跋涉了113天。
    他们虽然进到了拉萨,但慕生忠却没有多少喜悦,他们损失的不光是近4个月时间,还有许多人员和三分之二的牲口。这个代价太大了。

    进藏后,范明担任***西藏工委副书记,慕生忠担任工委组织部长。他们协助中央代表张经武及张国华、谭冠三等一起领导着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的党政军工作。
    但一个现实问题很快摆在了大家面前:供应。两路进藏部队共约3万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4.5万斤左右。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用牲口驮运的那一点粮食真不够塞牙缝呀!有人算了一下:供一个人一年的吃用,需要3峰骆驼(不能死亡)来回用多半年时间。为此,吃用出现了极度紧张,最困难时每人每天4两面都难以保证。再加上西藏一小撮上层反动分子一心想赶走汉人,千方百计阻挠藏民向部队出售粮食和物资,致使一个银元只能买作为燃料的8斤牛粪,烧一壶开水就要花4个银元;一斤成盐要8个银元,而一斤银子只能买到一斤面。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每天都处在饥饿之中啊!
    第二次是1953年。为了援救饥饿中的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征购全国各地的骆驼,向西藏赶运粮食。并任命了正副总队长和正副政治委员,慕生忠兼任总队政治委员。
    于是,从陕、甘、宁、青及内蒙等地征购的一批批骆驼连同雇用的牵骆驼的民工,集合在了运输总队的大本营青海省香日德。1953年春夏之际,2,8万峰骆驼挤满了香日德及周围的草地。规定每峰骆驼驮4袋面粉,每袋50斤,再加上人畜自用的生活物资共约300斤。每个民工拉七八峰骆驼,算下来共约1200多人。每个民工每月的工资平均25元左右。运输队实行军事化编队和行军。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黄河源沼泽地,关于这次的进藏路线他们重新作7选择:由香日德向西行走约300公里到达格尔木,再向南行进进入昆仑山--这便是今日青藏公路的基本走向。这一一路虽然不受沼泽之苦了,但冰雪覆盖,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连绵雪山却给人员,尤其给习惯于吃高草的骆驼带来极大的灾难。雪地无高草,自带的草料不到半道就吃完了,身躯高大的骆驼不得不弯下脖子去啃地皮下的草根,很快一一个个瘦成7骨头架子,随即便倒在了路上,它们驮的粮食只好堆弃在路旁。
    为了使运输线上有个接应,尽量减少损失,慕生忠在沿途设立了4个转运站。1953年6月,他们先派青年干部张震寰和赵建忠带几个人和6顶帐篷,从香日德出发到格尔木河畔去选点,10月格尔木站正式成立,站长刘奉学,副站长吴葆琨,政委由运输总队副政委任启明兼,张震寰和赵建忠分别担任行政管理员和政治协理员。他们成为真正的第一代格尔木人。
    之后,慕生忠又派尤忠和张宏儒建立了缩赤台站,派齐天然建立了可可西里站,派张样林等在唐古拉山建立了温泉站。4个站都极其简陋,除格尔木站有一个为防止野狼袭击用红柳根枝围起来的四四方方,约一亩大的"柴禾城"外,其它站就只有两顶帐篷而已。
    由于骆驼大批死亡,送到拉萨的粮食不到一半;不少民工也被高原缺氧症夺去了生命。后来可可西里、温泉等几个转运站就增加了一项任务-收尸队。
    到1953年和1954年初,这批侥幸活下来的民工陆续返回到了香日德,一个个瘦得脱了人形。去时每人牵七八峰骆驼,回来对不少人两手空空,2.8万峰骆驼损失了少一半。
    这些情况叫慕生忠心如刀剜,搅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全国各地据说共有20万峰骆驼,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次还不折腾光了!更重要的是靠牲口运粮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看必须在青藏高原修一条公路。"
    公路局长耐心听完慕生忠的理由,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说:"你的想法很大胆。但我们不正在修康藏公路吗!"
    慕生忠说:"康藏线我走过一次,那里的地形太复杂;只要一个地方一塌陷,整条路就断了,很不可靠。"  
    公路局长说:"可是,在昆仑山、唐拉古拉山修公路,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要有可靠的资料才行啊!"
    "资料我有!"慕生忠从衣兜里掏出一封电报扬了扬说:"去年10月下旬,我派我们总队副政委任启明同志带两辆马车从香日德出发,沿途探路。马车的宽度与汽车差不多,马车能过交,汽车便没问题。今年元月中旬他们已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到达藏北重镇黑河(今那曲),这是他元月23日给我拍来的电报。"
    局长接过电报一看,内容是: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多水不深。用一一千多人,半年多一点时间,修一条简易公路是可能的。
    局长看完电报,嘴里进出几个字:"慕生忠同志,对你的大胆设想我很赞赏,但还是不能同意你的做法。"
    慕生忠急了:"为什么不能同意?"
    "你的大车不能代替严密的科学考察,这是搞建设,需要对地质、气象、天候等情况有科学的数据,我们不能拿人民的血汗钱去冒险呀!"
    慕生忠的火暴脾气上来了:"我冒险?局长同志,你未免太***了!你去看看那些抛尸雪山的运输队员和倒下去的一批批骆驼吧!"
    局长却十分冷静地说:"同志.我们国家建设刚刚起步,到处需要钱。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三年,国家花了不少钱。现在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已修了几年,投进去多少亿还没见名堂。你要求修青藏公路不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能安排,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安排不上。"
    慕生忠没想到自己的满腔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他和局长吵了一顿,也仍无挽回局面,只好拂袖而去。
    慕生忠的心情很坏,他没有想到自己本想多为国家干多点事,却处处遭遇困难。来北京前,为修路之事,他已和运输总队队长吵翻了。总队长的意见是: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拉骆驼运粮,我们不是筑路队?干好本职就行了。
    慕生忠说总队长目光短浅,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总队长认为慕生忠不安分守己,好出风头。为此,两个头头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如今想不到在中央政府机关自己又碰了一个钉子。
    慕生忠闷闷不乐地回到住处,遇见了来北京开会的范明,他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儿讲给范明。他俩都是陕西人,在第一野战军时,范明是政治部联络部长,慕生忠是***部长;进藏时范明是司令员,慕生忠是政委;进藏后范是***西藏工委副书记,慕是工委组织部长,可谓是多年的老关系了。
    听了慕生忠的话,范明给他出主意说:"去找找彭老总给想想办法嘛!"
    原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1950年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后,他回到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于是,慕生忠柳暗花明又一村,去向自己的老首长求援。
    听完慕生忠的汇报后,彭德怀背着双手,走到墙上挂的中国地图前,久久地注视着青藏高原。慕生忠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良久,只见彭老总用右手从西北甘肃敦煌方向往西南角上一划,说:"这一带都还是交通空白,从长远看,是需要修一条路!"
    慕生忠高兴得差点去拥抱自己的老首长。
    回过头来,彭老总问慕生忠有什么具体打算。慕生忠汇报说:从西宁到香日德这一段路是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修的,虽破烂不堪,但能免强走车。从香日德到格尔木的300公里路,自己来京前已进行了修补沟通。现在为了使领导上好接受,准备先从格尔木修到可可西里。到那里后,再说第二步吧。总之,我们一定要修通这条路。
    彭德怀答应道:"好吧,你写个报告,我去找周总理批。"
    第三天,彭老总就告诉等得发急的慕生忠:"你的报告周总理批了。先给30万元,钱是少了一点,你要节约用。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尽量满足你。"
    慕生忠压抑着兴奋的心情,试探着说:"能不能再给十辆卡车和10个工兵,再拨些工具。"
    彭老总干脆地说:"行!都由西北军区给你解决。工具给你1200把镐,1200把锹,3000炸药。另外,再给你一辆吉普车,你总得跑路嘛!"
    "太感谢首长了!"慕生忠非常满足,临出门又转过身说,"彭总,这条线许多地方都还没有名字,以后它们的名字可要由我来取了!"
    彭总笑笑说:"你不取谁取!"
    当晚,慕生忠就满载而归地回青藏高原去了。




凭1220人,1200把镐,1200把锹,没有一件机械,没有一个工程师,他就豪气万丈地率领大家开始了修路大战
    慕生忠从西北军区领到彭老总批的十辆大卡车后,除运载一些筑路工具和少得可怜的物资器材外,还特意从青海湟源县装了几车杨柳树苗,以一副扎根安家的样子运到格尔木后,亲自带人在柴禾城周围栽种了两大片,结果全成活了,使这里有了第一片绿荫,慕生忠高兴地取"望柳成荫"之意,一片叫望柳庄,一片叫成荫村。
    在北京时,慕生忠为了不使彭总为难,张口只要了10名工兵,这对于修一条公路来说显然是不够用的。不过,他有他的打算:动员运输队拉骆驼的民工参加修路。
    在格尔木,不少民工听说要留自己修公路就炸了窝。有的说自己是来拉骆驼的,要修路坚决不干。有的说这地方空气吃不饱。不能干重活,要干非憋死不可。
    慕生忠有自已的主意,他采取恩威并用的办法来组建筑路队。他首先以自己的热情感召大家。他登上汽车踏板,挥着胳膊大声说道:"同志们,这是彭老总拨给我们的汽车!,周总理亲自批准了我们修路的计划!我们大家眼光要放远一点,柴达木盆地是块宝地,我们要把柴达木建设成一座大花园,要在青藏高原开劈出一条交通大动脉,做第一代格尔木人!"
    除一部分干部外,不少为挣钱而出来拉骆驼的人,对他的讲话并无多少热情。一位刚来不久的小伙子问:"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格尔木究竟在哪里呢?"
    慕生忠说:"你怎么这么蠢!告诉你,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晚上,慕生忠到一个个帐篷里去串门,听见不少人议论仍想回家,有的人甚至开始整理行李。慕生忠便说:"你们实在要走,我也不阻拦,但走前能不能再帮我一个忙?"
    "帮什么忙?"有人小声问。
    "帮我开点地,种点菜,给留下的人吃。"
    "那没问题!"听说能回家,民工们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慕生忠叫人在不远处的草滩上划出方方正正的9块地,每块3亩,分给9个民工班(每班10人)去开。
    老实的民工们抢起镐头,干得很欢,才到半下午9块地全开完了。
    慕生忠诡秘地笑了笑说:"干得不错,晚上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民工们正等着回家的喜讯,慕生忠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话说:"昨天大家开了27亩地,平均每人开3分,我们准备种上菜,就叫它二十七亩菜园吧!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记住你们的功劳的。怎么样,开地是重体力活吧,谁病了?谁死了?一个也没有嘛!所以不要听信没根据的乱传。现在我宣布,你们一个也不能走,都给我留下来修公路。我保证半年多就能把路修好,到那时我敲锣打鼓送大家回家!"
    人群宁静了片刻,接着便一阵哄闹,有一个愣头小伙子说:"他骗我们!我们上当了,走啊!不要听他的!"
    慕生忠震怒了:你敢!抡起手中的马鞭,走过去就给了他一鞭子。当然,此后,他为此事诚恳地作了检讨。
    为了稳定人心,慕生忠叉给大家讲了修这条路的现实意义,讲了修好路用汽车代替骆驼运粮运物的好处,讲了一千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赴藏的故事,讲了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作为一个大男人,绝不能不如一个文弱的宫廷公主,在艰苦困难面前当逃兵……
    总之,人员全部留下了,共1220人,编6个工程队,每队200人,任命了队长、指导员;还剩下20人编为测量队。正副总指挥分别是慕生忠、任启明。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在格尔木破土动工,慕生忠带动1200名工人,每人一把镐、一把锹.既没有一台机械,也没有一名工程师,就这样开始了向世界屋脊的进军。
    从格尔木往南的40多公里路,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不用费多大劲就能跑车,只要在路两边作个标记就行。他要求的公路标准不高:先通车,后改善,再提高。目前只要能过汽车就行。
    他们遇到的第一道难关是进昆仑山不久的一条季节河--后来慕生忠给它起名雪水河,是由昆仑山雪水冲涮而成,河两岸是十余丈高的陡壁。7月5日,慕生忠调来几个工程队,给他们下了一道死命令:要在两岸的陡壁上开出一条宽8米、长200米的慢坡公路。一个星期后即12目中午前一定要保证通车。
    于是,河西岸的王德明队与河东岸的马珍队、王廷杰队展开了竞赛。慕生忠要给西岸再加一一个队,被王德明回绝了,他拍着胸脯说:我们一个队,一定要赛过对岸的两个队!
    工人们一个个摽着劲来干,看谁进度快,看谁土方多,有的人一天超过12个小时还不收工。这些西北汉子说,既然留下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结果一个星期刚过,12日上午9时半,慕生忠坐着他的吉普车碾着新修的河岸公路,顺利的通过了雪水河。王德明的200人抵过了对岸的400人,慕生忠高兴地命名他们为"老虎队"。
    前面,公路遇到了一条无法通过的断崖。这里是达布增河和舒嘎果勒河汇流后的出口,汹涌澎湃的激流顺着山势冲击而下,在两道石崖中间冲成了一道深不可测,上面宽约lO米的石谷,谷底的水声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任启明去年用两辆大车探路时,固无法从这里通过,只好绕道下游,拆开大车用人抬过去的。但下游不但路远,且汽车也无法通过。所以这次必须在这里架一座桥,这也是整个青藏公路惟一的需要新修的桥。
    慕生忠和工兵连副连长王鸿恩,徒步50多里,才选定了这个建桥点,然后把lO名工兵和从陕北请来的石匠、铁匠、木匠等汇集在此,要大家赶快修起一座桥,把两岸连通。
    对工兵来说,架桥铺路并不难,难的是现在一一无器材,二无工具,连起码的水泥、砖、桥钉、螺栓都没有,有的只是从兰州拉来的9根9米长的红松和一部分杂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但慕生忠的话很硬:我不管你有米无米,"八一"前必须通车可可西里,谁耽误处分谁。
    7月15日,慕生忠带着从兰州赶来的工程师邓郁清赶到桥边督战。
    邓郁清1935年毕业于福建龙溪工业专科学校公路系,曾参加了解放前从西宁到玉树公路的修筑工作,但因青海军阀马步芳贪污修路经费致半途而废。1951年慕生忠进藏时,曾带他一起进藏,有意让他感受青藏交通的艰难。这次又特意请他来担任筑路工程师。
    邓工程师来到工地一看,岸宽9米,而9根红松也长9米,根本搭不到岸边,按要求短了整整3米,怎么办?他提出派车去兰州再运些材料来,幕生忠一口回绝了:"不行,时间来不及。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在3天内给我把这座桥建起来!"
    邓工没有了退路,大家只好坐在地上开"诸葛亮会",研究对策。然后他根据大家提出的办法。在木箱上画了一个草图,要大家照图作业。
    大家研究的办法是:在两岸斜坡的石壁上,各凿出一个与桥同宽的平台,每个平台上栽起5个木桩作顶柱。由于岸坡上宽下窄,顶柱的上端已各离岸边1.5米左右。那么顶柱怎么才能立得住呢?石匠想出了办法:在平台上凿下80厘米深的石窝,顶柱便稳稳地立在了石窝里,顶柱与岸坡之间的夹角中填满石块。这样,9米宽的沟岸就缩短了3米,变成了6米,9米长的红松搭在上面正好。柱与梁的连接处由罗永元带领的木工凿成榫咬合,再由杨增贵带领铁匠用钢筋打的蚂蝗钉加以固定,有些地方则用铁丝捆绑加固。
    大家就这样没黑没明地干了3天,7月18日下午,青藏公路的第一座桥梁终于建成。
    桥修成了,结实不结实,能不能过汽车?邓工爬上头一辆汽车要试过,被慕生忠一把拖了下来:"你是我们惟一的工程师,宝贝疙瘩,还是我来吧!"
    邓工急红了眼:"不,你是一军之帅,不能冒这个险!"
    慕生忠装作没听见,跨上驾驶室,命令驾驶员:"开车!"
    第一辆车在人们的注视中稳稳地过了桥,接着,13辆满载面粉物资的汽车一辆接一辆的过了桥。慕生忠高兴得一摸脑袋,嘿嘿笑着说:"我看--这座桥就起名,1天涯桥吧!"
    邓工给人讲:在其他任何地方,他绝对不敢这样冒险。但在慕生忠领导下,在青藏高原则必须这么干。
    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率中央代表团赴西藏路过此地时,站在桥头端详了半天说:"天涯桥?不如改叫昆仑桥好!"从此,这桥就叫昆仑桥了。
    从格尔木向南,前进100公里海拔就增高1000米。当公路修到昆仑山顶时,海拔已达4800米,氧气含量只相当内地的一半。不少人抢起镐干不了几下就昏倒了,可是还不愿下去休息。这时慕生忠果断下了一道命令:取消劳动竞赛,不准搞加班加点,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
    前一段奋战雪水河时,由于几个队摽着劲于,而伙食仅是盐水煮面疙瘩,营养跟不上,不久不少人身上发生渍烂,疼得直叫,又屯药可治,也找不出啥原西。当时,格尔木的二十七亩菜园里种的水萝卜、长成了鸭蛋般大,拔了半汽车送到工地来慰问,慕生忠决定全部分给近百名病号吃,每人每天4个,结果奇迹出现了:身上的肿消了,伤也曩起来了。医生顿悟:这病是体力透支、缺乏维生素所致。
    为了增强民工们的体力,慕生忠允许每个队抽人打点野味如黄羊、野兔等,再拔些野葱野韭菜来改善大家的生活,增加营养素。
    一天半夜里。在昆仑山的帐篷中,奔忙了一天的慕生忠睡得正香,第三工程队队长尤忠突然找来推醒他说:"政委,不好了,我起来小解,发现张篷都空了,民工们大概都逃跑了!"
    慕生忠大发脾气:"还不快迫!"
    两人追出一里多地,前面传来镐锹挖地的丁当声。原来民工们为了早早打通昆仑山,偷偷跑出来加班了。
    "乱弹琴!"慕生忠狠狠瞪了尤忠一眼,心里却很高兴。
    第四工程队在队长王德明和指导员王仕录的率领下,正奋战昆仑山口的最高峰。不少人头疼欲裂,憋闷得喘不过气来。民工马占彪咽喉肿痛得说不出话,两只被震裂的虎口上血把锤把都染红了,还不肯休息。刚才天空还晴朗朗的,转眼间却下起了冰雹,鸽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脑地砸下来,打得人无处躲,大家只好把铁锹和盆子扣在头上抵挡,冰雹一过又上了战场。
    那段最高的山口终于被攻下了,测路队的张震寰走了一个来回说:这最高处的一段才十二步。慕生忠走了一遍,果然不错。他豪情满怀地说:"什么昆仑山,一听怪吓人的,我们就叫它十二步山吧!"也许他想起了神话中昆仑山的诸位,就指着远处一座高耸的雪峰说:"看,那就是玉虚峰吧!"如今,这两处都成为青藏线有名的景点。
    当邓工从后面气喘喘吁吁地赶上来时,问慕生忠:"这是什么地方,快到昆仑山了吧?"
    慕生忠哈哈大笑:"昆仑山已在你的脚下,昆仑山口被我们征服了!"
    7月30日这天,比原定"八一"通车可可西里提前两天,慕生忠把路修到了这无人区。他当即给北京发去电报:
    彭总并转中央,我们的汽车已开上了可可西里,我们正乘胜前进。
    八一建军节这天,大家召开了庆祝犬会。
    几天后,在范明的陪同下,班禅额尔德尼活佛骑马从西藏来到这里,并从这里换乘汽车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西北行政委员会和陕、甘、宁、青政府的领导及宗教界人士提前几天来这里迎候,使沉睡千年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出现了少有的热闹场面。

[ 本帖最后由 阿克顿勋爵 于 2014-12-15 21:14 编辑 ]
招财进宝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20:45    IP属地:未知

1954年12月15日首抵拉萨车型——嘎斯67、美制JeepWillys Jeep MB 和Dodge DODGE WC-51)、嘎斯69


1954年初由彭德怀元帅划给慕生忠将军,当时国内普遍装备嘎斯67和美制Jeep两款吉普车。


1954年12月15日首抵拉萨的吉普车:传说及可能性最大的是朝鲜战争广泛使用的嘎斯67吉普车,美制Jeep次之,嘎斯69第一批进口只有10辆而已、可能性最低。


嘎斯67吉普:








美制威利斯Jeep MB




道奇中型吉普:


嘎斯69吉普(BJ212(参数|询价)母版):


[ 本帖最后由 阿克顿勋爵 于 2014-12-15 21:31 编辑 ]
招财进宝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21:00    IP属地:未知

青藏线之父——慕生忠将军事迹(二)


巧过长江源,苦战唐古拉
    疾凤快马向世界屋脊挺进
    几天后,慕生忠又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找彭德怀请示下一步的工作。这里面有个“扣”需要解:上次他只要了30万元,说定路只修到可可西里。如今,可可西里已经拿下了,需要实施第二步计划--公路直通拉萨。这需要彭总和中央撑腰呀!
    彭德怀听了慕生忠的汇报,表彰了他们已取得的喜人成绩,说:“这次不用给总理打报告了,都从军费里给你解决,说吧,需要多少钱?”
    慕生忠的胃口比过去可大多了,张口要了200万元,100辆卡车,1000名工兵。
    彭德怀很痛快:“好,都给你!你只管往前修,要什么来找我!”
    慕生忠从北京归来后,“野心”更大了,他不但要修通西宁至拉萨的青藏公路,还捎带要修通从甘肃敦煌至格尔木的近600公里的敦格公路。那也是彭老总指头划过的地方啊!
    为此,他特意找到可可西里站站长齐天然,叫他去牵头完成这项任务。齐天然原是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一名少将师长,他文武兼备,早期与我党有过接触,曾任国民党延安城防司令,解放战争后期在四川率部起义;1951年曾随慕生忠进藏,组建运输总队初期一直负责购买骆驼。慕生忠很了解他的办事能力,告诉他:“我给你一辆汽车,你直接坐到兰州再转张掖,在那一带招收几十名民工,拉到敦煌,从敦煌往南修路,穿过当金山口、柴达木盆地和察尔汗盐湖,把车开到格尔木来。”
    慕生忠的这个打算是很有战略眼光的。那时青海省尚未通火车,修通敦格公路后,将来可从兰(州)新(疆)铁路线的峡东站或柳园站装货进藏,这要比从兰州装货近一半路,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齐天然深感责任重大,问:“什么时候完成?”
    慕生忠回答:“在我通车拉萨的时候,希望你能通车格尔木!”“好,一言为定!”两人咕咕地灌了一瓶酒,握手道别。
    齐天然没有辜负慕生忠的期望,1954年12月22日上午,他带领40多人,果然从敦煌沿着他们开劈的公路,开车走进了格尔木。从此,格尔木向东至西宁、向北至敦煌、向南至拉萨的交通格局基本定型。

不久,公路修到了沱沱河。
    沱沱河原名乌兰木仑河,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其下游叫通天河、金沙江。由于工程队被它套在这里达40多天,所以开始有人叫它套套河。工程队只所以被套住不能前进,是由于这里不但河宽流多,而且水深流急。刚开始,张永福、李景民等骑着马涉水探路,结果连人带马被冲倒卷走,大家追了几里地才救了上来;接着有人骑骆驼试着过了几次,却被河底的淤沙深深陷住,骆驼被冲得东倒西歪。面对滔滔河水,慕生忠的急暴脾气又上来了,为了尽快探明水情,他仰头咕咚灌下半瓶烧酒,拿绳子系在腰间,叫人牵住另一头,不顾大家的阻拦,扑腾一声跳进河水,向中间探去。9月天气,在内地还很热,但在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却已是冰水刺骨。慕生忠在水中泡了几个小时,不但探出了一条比较好走的河底路,而且弄清了这条河的大体情况:河床宽约1060米,河槽宽280多米,水深1.5米。
    这么宽、深的河,要使汽车开过去,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建大桥,这根本不可能;二是等冻冰后再过,这不但等不及,而且也不保险。慕生忠发动大家想办法,工程组张炳武提出了修“过水桥”,也叫“水下桥”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慕生忠的同意。
    这个施工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导水分流”。就是在上游先筑起一道道堤堪,挖开一条条沟渠,把河水分成许多支流引向别处,以减少主河道的水量,为施工创造条件。9月4日,张炳武和王德明带领工人在上游约3公里处,奋战5天,完成了分流任务,使主河道最深处水位降至1米以上。第二步,在工兵连副连长王鸿恩的组织下,装袋沉石。就是在河里划定一条线路,按一定宽度向水中填石垫底。马珍带领他的工程队,用骆驼从七八里外运来石块,装进麻袋,沉入水底。为了把扔下的麻袋摆下垫实,丁成山、傅天德等人,脱光衣服,钻入水下作业,大家都戏称他们为"光屁股潜水兵"。
    为了把沉重的石头麻袋运到河中间,他们使用了兰州一带常用的羊皮筏子。开始筏子老被水打翻,他们便在两边用长绳牵引着,旁边用人顶着,终于获得成功。
    水下石路从两边向中间慢慢合龙。经过45天的战斗,填进5000多麻袋石头,10月10日这天,水下石桥终于修成宽5米,长400米,桥淹在水下,离水面约三四十厘米。这样既不会阻挡水流,又不会淹没汽车,桥两边插上标竿作标志,使车不致走偏。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顺利地通过水下石桥,而水仅仅湿了轮胎的一小半。长江源头就这样被英雄们抛在了身后。
    当第一、第四工程队奋战沱沱河时,其他几个工程队在任启明及邓郁清等人的带领下,已先后于8月上、中旬开到了青藏公路的制高点唐古拉山区,于9月上旬展开了唐古拉攻坚战。

    唐古拉山口,海拔5300米,是青藏公路必须经过的关口,也是公路能否及时通到拉萨的关键。当地牧人告诉他们:这里每年只刮一次风一一从年初一刮到年三十;这里每年只有一个季节一一天天是寒冬。有记载说,1937年马步芳派了三个骑兵团护送九世班禅进藏,行至唐古拉山下时遭暴风雪袭击,致使全军覆没。任启明在探路时,亲眼看到一群大鸟想飞过唐古拉去,却被大风刮得跌落在地。为此,他曾赋诗一首:
    唐古拉山非等闲,
    岭上积雪不知年。
    峰峦入云里风紧,
    飞鸟欲越翅难展。
    但慕生忠告诉大家:马步芳的队伍算什么,雄鹰算什么?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能钻地能上天,一定要把唐古拉踩在脚下。
    施工队刚到山上,唐古拉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半夜里,呼啸的大风把许多帐篷刮上了天,致使不少班组只好露营雪山,人冻得整夜展不开腿,不少人的头发和胡植上都冻上了白霜。有的人干脆不睡了,跑出去在工地上抡大锤,这一方面可以驱寒,一方面也为了赶进度。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沱沱河没有通车,粮食物资运不上来,吃的东西发生了恐慌。为了保持体力完成施工任务,有的工程队就抓高原上那特有的又肥又大的地老鼠来吃;还有的找到山上的湖泊,在水里捕来无鳞鱼填肚子。
    慕生忠深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他派人带着银元到山下的藏民部落里去购买青裸和牛羊,以解燃眉之急。后来,又发现了去年运粮队因骆驼死亡而丢弃在路边的面粉,这些都为解决施工队的给养帮了大忙。
    唐古拉山的土石都冻得梆硬,一镐下去只有一个白点。从5月到现在,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每个人手中那两尺长的十字镐磨得剩下了拳头大,铁锹则磨成了月牙铲,使很大劲才能挖下一块。稀薄的空气使人稍微一动便气喘吁过吁,心口里像塞了一堆乱草,憋闷得慌。为此,有的工人便干脆丢掉工具,跪在地上刨石渣,抠土块,一双手冻麻木了还在干。
    慕生忠盼着由彭总批准的西北军区的1000名工兵早点到来,好为打通唐古拉出一把力,但却一直没有音讯。可他却等来了一份令人十分气愤而难耐的电报。电报是报务员交到他手里的,内容为:西北局派工作组到运输总队,追查骆驼大量死亡的责任,请速回总队作检查。
    慕生忠知道有人打了自己的民小报告,气得把电报撕得粉碎,对到报务员吼道:“回电:工程正紧张,不能回去,一切责任由我负责。”
    说罢,他跑到一个正在打锤边的民工旁,一把夺过大锤,叫民工打掌好钢针,发疯似地抡锤砸下去。一下,两下,三下……在缺氧的高山上,这么玩命是要出问题的,几个人劝他住手,他根本不听;打到30几下时,大家喊来了任启明,任启明拉下脸劝他,他仍不理睬。直打到了80下,打得火星飞溅、顽石破裂,这时有人从背后抱住了他的胳膊,他才停了下来。吼道:
    “怕什么,死,也要头朝拉萨!”
    慕生忠的精神震撼了不少人的心。“死,也要头朝拉萨”成为大家共同的口号。有人在山壁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
    举起铁锤山打颤,
    脸上红光映雪山,
    为了藏胞得幸福,
    誓把公路修上天!
    这一天,在海拔5300米的雪山上,他们使公路延伸了2300多米。
    为了不至于窝工,他们除两个队主攻山头外,其余力量分布在南北两坡施工。
    10月20日这天,唐古拉山口终于被打通,长跑英雄用秃秃的铁镐铁锹在世界屋脊奏响了一曲响彻云霄的胜利凯歌。
    慕生忠立即向军委和党中央发报,报告了这一喜讯。声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段路。为表示喜悦的心情,慕生忠激动地吟成小诗一首:
    唐古拉山风云,汽车飞轮漫滚,今日镐锹在手,铲平世界屋顶。
    接着,他发出命令:向藏北重镇黑河(那曲)进军!
    10月下旬,西北军区支援的100辆卡车载着工兵二团千名指战员终于赶来了。两路大军汇合一起,进度大大加快。11月10日,他们正式通车黑河。国家交通部和青海省都派来了慰问团,两个慰问团的几十辆大小汽车都是从新修的青藏公路上开过来的。他们对幕生忠和英雄的高原筑路工,都表示了由衷地敬佩和赞誉。  
    用七个月时间修通了青藏公路 他成为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     青藏公路出黑河以后,进展比较快,每天以几十公里的速度前进着,这中间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羊八井大石峡。
    现在以地热资源闻名全国的羊八井,位于拉萨西北部约70公里的地方,是青藏公路要通过的咽喉要道。但千万年来,这里被一座15公里长的石山堵塞,满眼巨石林立,犬牙交错。原来仅有的一条小道是藏胞用干牛粪把石头一块块烧烫。然后立即浇上冷水,一点点炸出来的。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流了多少血汗,才炸出了一条勉强可巡牦牛的崎岖小道。
    12月初,慕生忠调一个工程队,挤过石峡小道,叫他们从这里开始往拉萨修。而把开劈大石峡的任务,交给工兵团来完成。慕生忠给他们下了死命令:12月下旬前我们要通车拉萨,你们必须在15天内给我啃下这块硬骨头!
    工兵团指战员,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老部队,他们在30里大石峡摆开战场,打眼放炮,劈山炸石,昼夜不息,隆隆炮声不绝于耳。七连三排的王德孝抡起18磅的铁锤,一口气打了612下,要不是钢针打秃了还不罢手。机械营的一部气压机平常可带4个风钻,到这里后由于空气稀薄只能带两个风钻,这不但加大了工作量,而且由于天寒,钻杆冻得时常转不动,大家只好一边用喷灯烤一边钻,不让工程受影响。
    在英雄工兵的拼搏和民工的支援下,仅用了12天时间,他们就打通了这座沉睡千万年的羊八井大石峡,使公路从中间通过。
    慕生忠高兴地坐着他的吉普车驶过30里大石峡,直奔古城拉萨。1954年12月15日下午,他一路风尘一路喜悦地到达布达拉宫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


    这不但象征着青藏公路已经贯通,也向人们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慕生忠用7个月零4天时间修通了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1283公里的公路,加上西宁到格尔木的800多公里,共21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可以通车了!正如国家交通部慰问团团长王一帆在通车典礼上讲的:“青藏公路以它的路程长、工程量大、工期短、花钱少等特点,在世界公路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同时在拉萨、雅安、西宁三地举行。慕生忠带领全体筑路官兵和民工在拉萨参加了盛大的两路通车典礼,他望着会场上悬挂的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锦旗:“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心中充满了无限豪情。几乎与此同时,慕生忠又接到了齐天然发来的电报:敦格公路已打通。他心中欣喜异常:这下,我们不愁粮食、物资运不进来了!建设西藏、巩固西南边防我们有了可靠的交通保障!

[ 本帖最后由 阿克顿勋爵 于 2014-12-15 21:58 编辑 ]
招财进宝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5 21:43    IP属地:未知

2006年夏季的青藏线









招财进宝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09:02    IP属地:未知

战略眼光,超人气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09:34    IP属地:未知

俺是一字一句看完勋爵的转帖,印象中还看过一部青藏公路的电视剧,确实如史诗般的令人荡气回肠
人生苦短,折腾无限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09:39    IP属地:未知

引用 皇家勇士 于 2014-12-16 09:02 发表的回复
战略眼光,超人气魄。
呀,插我前面了,我花了一个小时看完,你肯定没我认真
人生苦短,折腾无限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09:41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09:56    IP属地:未知

真的不容易呀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